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和全國海洋宣傳日,海洋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息息相關,她不僅是全球氣候“調節器”,還為人類提供各類水產資源,承載三分之二以上國際貨物運輸。但隨著沿海和海上經濟活動疾速擴張,一方面,人類向海洋索取資源的數量和種類急劇增加,另一方面又濫用海洋自凈能力,讓藍色“母親”不堪重負。
  綠潮、赤潮:藍色“母親”的眼淚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近期在渤海和黃海北部監測到大面積滸苔綠潮。6月7日監測數據顯示,黃渤海滸苔綠潮覆蓋面積約286平方公里,分佈面積約19801平方公里,距山東日照最近約10公里,距山東青島最近約14公里,並繼續向偏北方向漂移。
  滸苔綠潮今年將再次涌向山東部分沿海地區,綠色絮狀的滸苔又將堆積在沙灘上,發出一股股濃烈的海草腥味,工人又要整車整車地將它們拉到填埋場處理。從2007年以來,這將是滸苔綠潮第8次影響山東部分沿海地區,衝擊沿海旅游業並威脅養殖業。
  記者瞭解到,目前科研人員對滸苔形成機理和暴發原因仍在進行研究,尚未形成統一定論,但基本共識是海水中富含大量氨氮是形成滸苔的必備要素。因此,滸苔是沿海經濟活動中向海洋排放大量污染物的惡果,大海通過暴發滸苔綠潮來吸收海水中的過量氨氮,自我恢復水質,也向人類發出警告。
  突發溢油大傷藍色“母親”元氣
  溢油是近年來海洋環境主要污染源之一,除了船舶正常航行產生的油污滴漏和陸源工業污染物外,重大突發性溢油事故則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例如大型船舶碰撞沉沒、鑽井平臺和沿海煉油廠發生生產事故等。
  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輸油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受污染海域約430平方公里,其中重度污染海域約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約52平方公里。
  2011年6月初,渤海蓬萊19-3油田B、C平臺相繼發生溢油事故,事故污染海水面積至少55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蓬萊19-3油田周邊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類海水海域面積累計約870平方公里。
  2013年11月22日,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導致原油入海。監測結果表明,海面油膜分佈較多區集中在青島團島至黃島一線膠州灣內側海域,局部海域石油類濃度超第二類海水水質標準,黃島大石頭以西岸灘有油污分佈。
  對於重大溢油事故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海洋環境專家持更為悲觀的態度,他們認為溢油事故會對渤海生態系統造成中長期影響,特別是海底油污難被稀釋和自凈,會對底棲生物造成危害,進而影響整個海洋生物鏈。
  14.4萬平方公裡海域未達第一類水質
  國家海洋局發佈的《2013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較好,但陸源排污壓力依然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嚴重,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的海域面積為14.4萬平方公里,呈富營養化狀態海域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嚴重污染區域主要分佈在黃海北部、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江蘇鹽城、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要素是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
  國家海洋局北海監測中心研究員孫培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海洋環境污染源80%以上都來自陸地,包括河流帶入、沿海養殖業和工業污染物排放等,因此必須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海總量並監管確保陸源入海排污口達標排放。
  但部分基層海洋與漁業部門向記者反映,陸源污染物排海控制和監管面臨“環保部門不下海,海洋部門不上岸”的困境。海洋管理部門只能監管到“入海排污口”和“海洋傾倒區”,對來自上游的河流難以監管。各地的環境保護部門也只能監管當地河流,對跨界河流束手無策,入海河段監管又與海洋部門界定不清。
  此外,海洋法律專家指出,海洋環境保護法自1999年修訂後再沒有修訂過,對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後,受害者如何索賠、海洋生態破壞如何修複等內容缺乏配套規定和法律依據,亟待重新修訂。(記者 張旭東)
(編輯:SN0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x19exlrw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